睡前的放鬆

臨床心理師 洪智盈

雖然睡眠應該是一件自然而輕鬆的事,但偶爾,好像也有這種時候:明明身體很累很疲倦,頭腦卻依然還是很清醒、亢奮,怎麼也睡不著。這種矛盾的感覺應該不少人都心有戚戚焉。實際上,看似簡單、且我們早習以為常的「睡眠」,需要的可是「睡/醒機制」間一連串複雜的共同合作。

我們身體裡有一個科學家稱為「清醒機制」的警報系統,它負責偵測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好讓人體能快速警醒,以便釋出足夠的能量來禦敵、保障我們的安全,可以說是人類的重要生存機制。從神經學來看,清醒機制的運作可透過觀察自律神經系統的活動得知。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兩者作用相反:交感神經負責警覺反應,如心跳、呼吸、消化作用變快,肌肉緊繃,以便能快速產生能量;而副交感神經則是負責放鬆的反應,讓身體回復到放鬆舒適的狀態。但現代緊湊繁忙的生活步調常常過度刺激我們的人體保全系統-交感神經,讓它時時處於亢奮的狀態;這雖然讓我們更容易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卻不利於睡眠。因此,如果要改善我們的睡眠品質,除了調整生活作息外,在睡前讓大腦、身體都放鬆下來更是重要。例如,在睡前安排2小時的放鬆時間,做些放鬆身心的活動,先讓大腦遠離繁瑣的事情緩慢下來;同時,也可在居家空間中營造放鬆的氛圍,讓大腦接收到睡眠的暗示,並自然而然地開始預備睡眠。

 以下,是一些睡前放鬆活動的建議:
1. 睡前1~2小時泡熱水澡,讓熱水減緩肌肉的緊繃程度,透過肌肉放鬆回饋給大腦放鬆的訊息。

2. 嗅覺是人體最快速直接的感官之一,能直接刺激大腦、立刻引發我們的感覺及情緒反應;因此空氣中的宜人香味總讓人覺得身心愉悅,而合適的香氛也能達到放鬆的效果。挑選香氛時,記得把握一個原則,選擇喜歡的、和緩又不刺鼻的氣味即可。簡單來說,只要聞了覺得輕鬆舒服,很可能就是適合你的香味。

 3. 在壓力下,聆聽放鬆音樂有助於降低心跳速度,降低焦慮感受。挑選睡前音樂時,建議選擇節奏穩定、以弦樂聲組成的樂曲,這比銅管樂或打擊樂的效果來得更好;在曲調種類上,大調給人開朗愉快的感覺,小調易有悲傷的感受,因此大調較適合作為睡前音樂。

除了塑造放鬆的環境引導身體放鬆,我們也能「主動」地調整呼吸速度,透過「深吸慢吐」的緩慢呼吸方式來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達到放鬆效果。

不過,當然了,即便做了這些努力,生活中總是少不了各種煩惱阻礙我們身心的放鬆。準備好煩惱記事本,記下明日的代辦事項,暫時寄託我們的煩惱,明日睡醒再說吧!其實,營造睡眠氛圍並非難事,掌握好「緩和舒適」的大原則,便能輕鬆培養睡意,等候睡神降臨。



台灣無印良品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Copyright © MUJI.tw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