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創立後歷經30餘年,面臨21世紀的現代社會,無印良品將如何改變,或維持原貌的迎向未來。無印良品自2003年起,以年初發表訊息的方式,提出許多相關的聲明。請參考此處的相關內容,即可了解今後無印良品的觀點與思考。
無印良品不是一個品牌。無印良品不將個性或流行商品化,商標的人氣也不會反映在價格上。無印良品預見地球規模的消費未來,為此而開發出許多商品。並不是「這樣很好」「非這個不可」,吸引強烈嗜好性的商品。無印良品的目標是「這樣就好」的理性滿足感,並期望將此感受帶給顧客。
然而「這樣就好」也有等級之分。無印良品期望能將「這樣就好」的層次提升到最高。「這樣很好」隱約帶有自我與不協調之感,「這樣就好」則顯示出抑制與讓步的理性。另一方面,「這樣就好」或許包含著一點點妥協與不滿足,但提昇其層次後,妥協與不滿足將會消失不見。創造一個「這樣就好」的次元,以確實且充滿自信的去實現。為達成此目標,將近5000項的商品都徹底的重新檢視,實現新的無印良品品質。
無印良品商品的特徵為簡約。超越極限的合理化生產流程所生產的產品,雖然相當簡單,但卻不是最小限度主義的型態。應該像是空的容器一樣。也就是單純、空白,才可以容納每一個人的需求,終極的自在性即油然而生。節省資源、低價格、簡單、不具名、自然取向等,都是大家對無印良品的評價,無印良品不偏向任何一個,並正面面對所有的評價加以邁進。
正如許多人所說的,影響地球與人類未來的環境問題,已經過了意識改革或啟蒙的階段,現在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有效的在生活中實踐對策。此外,現今世界上所產生問題的文明衝突,光是確保自由經濟已經開始不能阻擋追求利益的野心,而光是主張文化的獨特性,則不能與世界共存。應擺脫獨占利益或個別文化價值觀為優先的想法,放眼世界並抑制利己的理性才是世界所需要的。這樣的價值觀若不啟動的話,世界將會無法前進。或許現代人的心中,已經開始有人對這樣的狀況感到擔憂。
1980年所誕生的無印良品,比起成立時,更加認真的面對這樣的問題。而不變的是將以這樣的態度迎向未來。
現今,圍繞著我們生活的商品呈現兩極化。一個是使用新奇的素材、特殊的造型展現獨特性的商品。展現獨特性,提升品牌的評價,開拓喜愛高價的客層。另一個則是極力壓低價格,用最便宜的素材、盡可能的省略生產流程,在勞資低廉的國家進行生產的商品。
無印良品兩邊都不是。創立時是以無的設計為目標,也了解到省略創造性無法產生優良的商品。因此摸索最適合的素材與製法、形狀,無印良品以「素」為宗旨,朝終極設計的目標邁進。
另一方面,無印良品不僅僅以低價格為目標。而是徹底省略不必要的生產流程,將豐富的素材與加工技術加入其中。也就是豐富的低成本,去實現最聰明的低價格。
透過這樣的商品,宛如指北針的磁石一般,無印良品期望能繼續對生活展現出「基本」與「普遍」。
請想像一下,無印良品在其他的國家或地區誕生的樣子。例如德國,或是義大利,將會變成怎樣的店推出怎樣的商品呢?或者是在經濟逐漸活絡的中國,若無印良品這樣的思考方式被提出的話,將會有什麼樣的商品推出呢?這樣的想像都將成為新無印良品的重要參考。在世界各地的區域與各式的文化、智慧中,思考無印良品,相信一定會發現出更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們開始思考,將無印良品迎向世界。
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其基本的思考,就是徹底執行生產流程,藉由簡化的方式,生產出簡單且低價格的商品。例如省略紙原料漂白的過程,紙張會變成淺米色。無印良品則將此用於包裝素材或標籤上。結果產生非常純粹且令人耳目一新的商品。與那些過於裝飾的市面商品相比,不僅是日本,就連世界也都感到大吃一驚。無印良品的門市,目前於日本約有260家,商品品項超越5000項。到國外展店時也都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這樣的無印良品也有其課題存在。其中一個就是去除不必要生產流程所產生的矛盾。生產流程合理化可說是無印良品的基本,但簡化其過程並不代表商品魅力就會自動產生。例如「椅子」商品,若只是簡化製造的過程,並不會產生好的椅子。更何況日本是一個椅子文化尚淺的國家。椅子可說是不斷思考生活中累積的智慧後所產生的設計,再加上純熟的加工技術,方能產生成熟的產品。也就是說椅子集合了文化的智慧結晶。服飾、生活雜貨、家具、家電、食品等等基本上都相同。了解每一個製品的背景並確實找尋該物品的本質,與過程的合理化一樣重要。
無印良品的理想目標,是只要顧客觸摸商品即可鼓舞一些生活意識,具有啟發性的商品。最適合的素材與製法,以及追求最適合的型態時,物品本質的魅力將自然而生。這種創造式的省略可說是一種理想,或者不應該說是「省略」而應該稱之為「終極的設計」。也就是說,為正確的實現無印良品的思想,則需要高水準的設計。
幸運的是,無印良品的思考方式,隨著擴展到世界各地後獲得許多共鳴。許多經驗豐富且優秀的設計師都知道無印良品。不僅僅是知道,甚至愛用無印良品的商品。他們就是無印良品潛在的好幫手,為無印良品提供智慧。
去年義大利設計的大師Enzo Mari,為無印良品設計出桌子與椅子。「我從50年前就是無印良品了」,是大師的口頭禪,他並表示:「不應該只是大量的販售,而是應該與消費者取得溝通,討論設計文化的內容才是」。當然,大師的作品也是無印式的,並不會冠上設計師的名稱而成為一個名牌。集合到無印良品處的創意,都是「被發現出的普通」,並不是誰的著作。
以「素」為宗旨的無印良品,思想的基礎即為日本自古以來對生活的美意識。而無印良品思想概念的基礎也沒有改變過。隨時確認中心思想,並開始與世界的文化或創意、才能做交流。為了生活產生的「必然」與「普遍」,將會以地球規模等級似的加以發現並集合在一起。我們已經展開這樣的行動。
照片是非洲喀麥隆北部山間地區一個名為「Deli」的小村落。曾至此旅遊的法國作家André Gide稱之為「世界上最美的村落」。或許作家說的正是這個地方。
沒有電,沒有水,當然也沒有電視。在村落的中央,只有一條雙腳一躍即可橫跨的小河川。土砌的牆壁上覆蓋著茅草覆蓋的屋頂,在綠油油的山裡一間間的佇立著。每一戶人家的周圍都種植著供家族需求的穀物,用餐時間一到,每一戶人家的屋頂上就會慢慢的飄出白色的炊煙。「什麼都沒有但擁有一切」,可以貼切的形容此處閑靜的風光。
反觀我們的環境。不管經濟狀況怎樣,居住在日本的我們可說是相當豐裕。開始察覺地球與資源的極限,對環境也開始產生憂慮的心。雖然曾經犯錯汙染大自然,但現在也付出很多努力回復,希望能將河川恢復成鮭魚仍可逆流而上的環境狀態。已經有一陣子大家開始有一種自覺,察覺於自己生活的都市絕不是想像中的美麗。反省過後的我們,今後即將面對的又是如何的生活呢?仔細想想,我們日本人擁有設置自己生活的規範,時間並不算長。以西化、現代化為目標,放棄傳統日式居住型態後,已經超越百年的時間。然而現在所住的空間,並不能讓我們驕傲的展示其優點。
要怎樣才能住的好呢?試著先發出這樣基本的疑問吧。然後再自由的構想自己居住的地方。並不是只是說說夢想,而是要加入現實的考量。但請避免將內容置換成「2DK」或是「3LDK」等符號。受到買賣房屋傳單的影響,讓原本自由發想的居住型態,反而離我們越來越遠。無印良品以為豐裕的其中一個因素,即為發現符合人們辛勤工作付出努力後所應得的居住方式。
無印良品提出幾個有關居住的提案。其中一個就是「編輯」的思考方式。生活的空間並不是依建築的型態而決定的。應該是累積日常生活後,逐漸形成居住的空間才是自然的狀態。無印良品擁有5000樣商品並非散亂沒有關聯。所有的商品的背景,都以一個思想貫穿,也就是追求終極式的簡單。當然,這些商品也不只是單純的大集合,而是可自由挑選5000樣商品,以編輯成所謂的「生活」。餐盤不僅僅是搭配湯匙或叉子,而是可能與冰箱、沙發甚至是收納用品產生關連。透過這些組合,可架構出協調的居住空間。
第二點則是居住空間中的「infill」。建築的構造體稱之為「skeleton」,而因應目的所設置的內部構造即稱為「infill」。日本面臨大樓老舊與大樓中越來越多剩餘空間的問題,如何改裝內部構造則成為今後重要的課題。無印良品針對地板、牆壁、天花板、水管、收納等問題,挑戰重新架構出終極簡單的難關。而其第一個任務就是思考合理的收納,以及透過廢除空間分割,使一室空間更加寬敞。因應生活的變化,可自由更換隔間的嶄新生活方式。而無印良品所有的商品都可為該空間做最佳的好幫手。
若以此更加進一步的話,木造住宅、鋼筋水泥的住宅構想也將會被實現。經由巧思設計的日用品建立出良好的優質生活,進而產生舒適的「住所」。無印良品一步一腳印且謹慎仔細的面對「家」的問題。
照片中是日本國寶慈照寺東求堂的「同仁齋」。此為茶室的源流,至今仍被稱作是「和室」空間的起源。慈照寺通稱為銀閣寺,受到許多的注目,是於室町幕府時期建造而成,作為足利義政的別墅使用。義政因長期的應仁之亂而感到疲勞,因此將將軍之位世襲給兒子,並居住於京都東邊,安靜享受書畫、茶湯之趣的優閒生活。應仁之亂將日本一分為二,而由義政所開起的東山文化,也可說為日本文化展開新的局面。
義政於「同仁齋」中花費許多時間。此處被稱為書院建築,在透光的日式拉門前,設置著可寫字的桌台。打開拉門後看見的庭院風景則宛如一幅畫。桌台邊的書櫃,放置著書籍與相關的道具。日照時間長卻被包覆於陰涼處的東求堂,由拉門之間所滲透進的陽光,加上拉門窗格反映陽光重疊於塌塌米上,簡單的畫面卻是構成日本空間的一個雛形。同仁齋被指定為日本國寶的理由也在於此。相信義政在同仁齋內必定是舒適地享用茶點,獨自靜心享受悠閒的時光吧!與義政以茶會友之茶道始祖-珠光,必定也曾到訪過此處吧!
茶道由室町幕府末期到桃山時代而被確立。此為遠離中國文化的影響,試圖找尋閑靜簡樸之日本獨有的價值。茶道始祖珠光,也捨棄豪奢或「唐朝物品」為尊的舶來品取向,發現了冷冽枯萎的風情,也就是「閑靜」的美。此外武野紹鷗也探求如何將複雜的人心內涵面,寄託於所謂的「日本風」,也就是簡素之形上。到了千利休時,茶的空間、道具與茶道做法等,才被真正的發揚光大。簡素與靜默。正因為簡單,所以其多種面向的可能性就極廣。利休也於觀察事物的多樣性中,發現了形體與溝通有無限的可能性。
像這樣美感意識的脈絡,由古田織部、小掘遠洲等後世之人所繼承,將茶道化為日常的工具,因而產生了如「桂離宮」等的建築空間。當然現今的日本亦傳承該文化,而在簡約中尋求價值與美意識,也成為無印良品思想的起源。
照片中央所放置的就是無印良品白瓷的茶碗。此為在日本所生的美意識起源上發揮創意的一種「展示」。敬請觀賞茶室與無印良品,跨越時空的合作。
無印良品雖然簡單,但卻並非只是一昧壓低價格的簡略化。使用適當的材質與技術,不論是誰、在哪,都可使用的自在性,藉由這樣的展示,以發揮無限可能性的樣貌為目標。與照片內的茶碗相同。傳統白瓷的產地,於長崎波佐見所誕生的一系列日式器皿,每一件都相當簡單,思考日本現今的飲食生活,並對應餐桌用餐時的需求,而呈現出其簡約的美感。
超越5000品項商品的無印良品,將這樣的精神延伸至「住」的形態上。服飾、生活雜貨、食品等,符合今日生活所需的商品,都一一描繪出生活的形狀。地板或牆壁的材質,廚房的樣式、收納的合理性,為應對每一個人不同的生活型態,所思考寢室與居住空間的可能性時,「家」的樣貌就逐漸清晰明顯了。目前已有「木之家」展開販售。以往被稱為動物籠子般的日本住宅,正因為資源與空間的限制,反而使我們發現了避免浪費並活用居住空間的作法。其原點正是於茶室中所看到的自在性,也就是因意會而產生的簡約概念。
現在與白瓷茶碗一起化身於廣告中的茶室,有慈照寺東求堂的「同仁齋」,大德寺玉林院「霞床席」、「蓑庵」,大德寺孤蓬庵「直入軒」、「山雲床」,武者小路千家的「官休庵」。
無印良品於2005年起,與這些空間展開對話。
照片中是無印良品白蠟木的床與椅子。椅背與床頭設計成為相同的傾斜角度,從遠處望過來時,會看到兩個物品的斜背線條一致。當尋找不刻意做作的造型創意時,相同斜度的「靠背」即自然而然的產生。
請想像寢室中床具旁擺放椅子的樣貌,並非有什麼特別,反而可說是相當平常普通。家具在前端圓滑且細膩的造型,加上靠背處線條的呼應,即產生可舒適調和日常生活的能力。無印良品即專注凝視於身邊這樣的日常光景。
有關創造住家的方法,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上一代的長輩或許會給我們一些指導,但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卻不一定適用。追究其原因,是因為50年來,日本人的居住方式產生許多變化。隨著經濟成長,促進都市化,地價高漲,住宅越顯密集且高樓化。家族的型態也隨之變化,與周圍的連結與溝通方式也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住宅可說是相當貴的購物行為,透過貸款購買土地或住宅,都需要相當大的勇氣與決心。雖然獨棟住宅非常迷人,新的大樓也好像很舒適,但難道沒有更合理的建造方式嗎?
今後日本人口將會持續減少,住宅的供需平衡也將開始產生變化。2007年的無印良品所提供的話題為改裝,也就是建築的recycle,重新創造專屬於自己的居住方式。正視自己的心聲,擺脫為符合建築型態所規劃的隔間,或將住宅視為地位象徵等令人困擾的固定概念。
例如,光是擺脫想要新式大樓的想法,就會將可能性擴展許多。比起互相比賽式的蓋新大樓,歐洲人更傾向於在舊建築中,將空間改裝成符合自己生活樣貌的樣子。長久使用建物的骨架稱之為「skeleton」,內側裝潢的部分則稱為「infill」,歐洲人會慎重地重新利用骨架的部分,並自由的變換內裝,設置生活空間。也有一種說法是,經過長時間的建築物經過50年後,方能獲得認可。
在日本,從1980到90年代,充斥著許多為成為住宅所蓋的建築物。也就是大量供給「skeleton」。現在這些則稱為「中古物件」,若仔細檢視這些建物的價值,確實的利用,將可以以便宜的價格獲得期待的居住環境。
請試著想像一下自己理想的居住樣貌。或許是某人在放著三角鋼琴的房間,在設有隔音牆的室內大肆演奏。或是想要像某人在以廚房為中心的寬敞空間裡,呼朋引伴來製作料理,輕鬆愉快的享受聚會。也或許是在日照充足的空間中,有著大大的澡盆,可以悠閒舒適的伸展手腳。更有人將房間中的牆壁當作書庫,過著被自己喜愛書籍包圍的生活。像這樣安排出自己想要的居住方式,有各種可能。首先應該將隔間的限制從腦中刪除,積極發揮自己的意志去創造自己居住的環境。
旅行也是,從跟團旅遊的形式畢業後,自己購票去想去的地方,自由的昂首闊步實行計畫的人不斷增加。居住型態也一樣。與其購買預售屋,還不如購買經過時間考驗的房子,可仔細品味生活環境。樹木經過培育,建築物也會有符合歲月風貌的魅力。
拆除床或牆壁等所有的結構,讓一切重新歸零可說需要相當大的決心。但因此才會真正產生自己對生活的想法。
換個床,改變牆壁的材質,判斷照明的品質。選擇符合生活所需的廚房,確認水管的水龍頭使用的是否順手。一張椅子或一條毛巾都可以使居住環境舒適的更貼近自己的生活。
無印良品思考合理的居住方式,並協助您可自由的編排內容。透過7000項商品,依不同狀況需求提供居住提案創意。近日出版的『家-有關家的話題』即為其中一環。正視自己對家的問題與需求,與無印良品一起試著討論看看吧!
手是優美的。看著勞動的手經常可能會看到入神。應該有許多人都有一樣的感受,覺得沒有奢華裝飾的手,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美。不經矯飾的肌膚與手,會令人感到美且舒服,這樣的心情就與天然素材的安心感、剛洗好的寢具等舒適感一樣。
在日本的生活,會在玄關脫掉鞋子後才踏進家裡。這樣才能維持乾淨的生活空間。此外,公共空間也特別乾淨。機場的地板或辦公室的大廳等,乾淨的程度幾乎都可在上面翻滾。從國外回到日本時,開車在路上,可感受到因路面平穩而少震動的駕駛舒適感,是日本獨有的特色。整齊的空間以及每個角落都仔細注意的貼心,如此具有價值的文化正是我們的文化。
例如工作,並非依照誰的指示而動作,而是主動的累積有價值的作業過程。掃除清潔的人、進行工程的人、製作料理的人,應該做的工作就努力做到完成,這樣的潛意識精神都深植於每一個人心中。清掃、擦拭、整頓。不因時間的限制就隨意放下手邊的工作。因此由日本所產生的物品或空間,都相當溫和且美麗。
大約140年前,接受西方文化而使日本的文化面對混亂的衝擊。時至今日,文化的衝擊仍持續著。也因此在我們的周遭環境,充斥著並非理想狀態的矛盾。此外,亞洲所發生的經濟崩壞,因削價競爭使生活文化的品質更陷入混亂的深淵。正因為如此,在我們纖細、簡單、仔細、乾淨的自我文化中確實存在的美意識,有必要重新確立其作為「資源」的定位。
無印良品於2007年底於紐約北美展開一號店。並非什麼特別的門市,只是普通的無印良品而已。雖然沒有廣大的宣傳,但在當地卻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受到當地顧客的歡迎。對無印良品而言,這雖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但評價並不只是針對無印良品,而是其背後所具有的意義。普通的無印良品或其商品,會受到世界各地顧客關注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基本,也就是簡單且注意小細節的日本美的意識,開始受到世界的關注與認同。
世界上開始產生一種意識,了解低價生產或只靠外表的賦予品牌等,都無法獲得滿足。從流傳已久的地方經過歲月累積所生產的物品,才能傳遞方便使用的內涵。在生活的文化中所累積的美意識,都隱身於物品或作法上,人們則藉此吸取豐富的涵養,感受充實與幸福的滋味。
無印良品並非只是集合商品的販賣處。而是為生活每一個角落仔細做思考的集合體。我們認為真正重要的事,應以簡單卻貼心的方式呈現。正因為處於競爭激烈的世界中,更應該仔細、貼心。
紐約的中央公園,午後三點。媽媽與祖母抱著剛出生十天的小女兒,在薄日映照下,坐在公園椅上享受片刻的悠閒。世界現在正處於不景氣的風暴中,然而人的幸福,卻不因景氣的好壞,仍不變且普遍的隨處可得。
紐約時報的總公司展現新面貌。建築師Renzo Piano設計出優美高聳的大樓,成為紐約新的地標。無印良品紐約2號店誕生於此大樓的一樓。長久在MoMA的博物館商店中的無印良品,去年SOHO區的1號店,再加上最新的Chelsea3號店,讓無印良品更能深入紐約的街道。從道路上看向無印良品的門市,與日本沒什麼兩樣。不論到哪裡,都以不變的步調,靜靜地呈現簡約之美。
紐約、伊斯坦堡、羅馬、北京,2008年無印良品分別在這些城市展店。紐約是世界大都會,伊斯坦堡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康士坦丁堡,也曾經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臨天下長達一千五百年之久,而羅馬創造了世界文明中樞,北京即將成為未來世界文化的新主軸。無印良品巧合地於同一年在這四個城市展店,看到亞洲東側的文化與美感以這種形式回流世界,有深深的感慨與鼓動胸口的驕傲。無印良品早已是這四個城市不可缺少的存在,已經融入那些土地的人們的意識當中、生活當中,就像水一樣。
不刻意、不強打直腰桿,只是在累積生活的智慧、減少浪費、目標更低的價格。即便如此,還是持續追求絲毫不輸給奢華品牌的簡約之美。
無印良品以水自許。水是沉穩、不可少的,總是在人們身旁,提供休憩與滋潤。沒有酒的華麗、香水的吸引人,但是人們的基本健康因為它的持續純粹而獲得保障。沉穩的水經過悠悠歲月,連山也可以切削,有時甚至展現擊碎岩石的巨大自然力量。無印良品也想像水一樣,有那樣的力量,卻堅持悠然流行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到人們追尋的空間。
世界正壟罩在低迷的經濟話題之中,在這種時候我們更願意認真檢視基本的一切,期許能夠陪伴在更多人的身邊。希望大家放寬心,慢慢前行不慌張,無印良品永遠像水一樣,為您的生活打氣。
將屋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清掃的乾乾淨淨,可說是日本傳統中在房子、庭院裡享受舒適生活的基礎。如果掃除偷工減料的話,不管怎樣豪華的房子,都無法令人感到舒適。相反的,簡單的構造,卻仔細的加以打掃,家裡會讓人感到舒服的美感。日式拉門的格狀木框上堆集的塵埃,可用布毯棒清除,地板上的塵埃也可以仔細的清掃乾淨。進到室內前先脫掉鞋子,可維持室內空間的整潔。小家具或寢具等在必要時再拿出來使用,和式空間只需使用簡潔的裝飾即可。避免讓許多物品都顯露於外,真正的舒適應是將能見度降至最低。
無印良品與掃除有異曲同工之妙。照片裡的都是無印良品的基本固定商品,經過不斷改良的結果創造出終極的簡約型態。每一樣的變化雖然不大,但經過的許多年、月的努力,累積下「基本」、「普遍」的深厚基礎。
無印良品在約30年前的1980年誕生。起源是想徹底的排除無謂的浪費為發想。當時的日本由於景氣好,大多都是以購買昂貴的國外品牌為主流,另一方面則是購買低價但品質低劣的商品,消費呈現兩極化。無印良品隱含著批判這種消費行為的精神,希望能對生活真正有助益,重新檢視商品的品質與價格,以「無印」之沒有品牌的觀點賦予「良品」的價值。
無印良品的商品皆由「嚴選素材」、「檢視生產流程」、「省略不必要的包裝」為起點,徹底避免浪費,甚至以發揮材質原本的素材魅力為發想,以日本自古以來「素」為中心思想的一種美感意識,也可以說簡約並非只是樸素,反而具有超越豪華的迷人魅力。此外,在追求個性與嗜好的時代中,去除這些多餘的因素後,將使用的可能性留給使用的顧客,方能發揮不同的個性。
不是昂貴的毛巾而是好用的毛巾,貼合腳型的直角襪,可舒適睡眠的寢具上鋪上舒服的寢具,簡約具美感的腳踏車,機能性高不容易看膩的筆記用品,還有順手好用的餐具等等……。
以「自然」、「無名」、「簡單」、「地球大」為關鍵字,簡約反而優美,創造可營造出生活者驕傲展示的整齊感,無印良品因而逐漸的成長至今。這並非無印良品獨自的成長之路,而是與每一位支持無印良品的顧客持續交流,共同開拓的道路。也就是說,今天的無印良品呈現的是與顧客經過三十年交流的面貌。
與去年相比,我們期望能以更優質的商品為目標,在公司內部啟動研究的場所。「生活的良品研究所」的”實驗室”,透過門市與網路,與顧客進行交流對話,培育出商品,此為思考讓世界上更多人可產生共鳴與舒適生活的一個場所。
將「回歸原點、思考未來。」作為座右銘,今後的時代中所追求的良品樣貌,都期待能與每一位顧客共同思考創造。
只屬於那個地方、希望就一直這麼存在著的東西。
在全球持續追求均一化的時代,
無印良品正考慮著將世界各地所留存的傳統生活延續到未來。
盡可能地移動到素材產地,尊重當地的自然與生產方式取得原料。
在自由染色當道的市場機制下,
優先豢養有白色毛色的動物,讓白化情形越發嚴重。
而無印良品再一次地採用未經染色、
帶著原有毛色的羊駝毛來製作產品,
儘管數量十分有限,卻珍貴地保有羊駝毛原始狀態。
溫暖一詞的原意是指溫和暖和。
雖然全世界正陷入地球暖化的不安之中,
不論如何,
還是希望人類和地球可以維繫著溫熱的關係。
自然,是無印良品創立以來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
保留天然素材的原始顏色、使用未經加工的紙和布,
不斷地發掘材質本身原有的魅力,無印良品由此而生。
無印良品的服飾不以時尚為訴求,也不受潮流影響,
而是展現出適合每日穿著的原貌。
當感受到自然素材帶給肌膚溫和觸感與良好穿著感的同時,
那種活出自我的感覺可謂真正的富足。
「自然、當然、無印。」是無印良品在1983年發行的廣告主題。
「在自然裡面,當然沒有印記」以這個想法為出發點,
無印良品用素材本身魅力來開發商品的基本態度,在這份文案中清楚呈現。
即使經過了30年,如今依舊沒有褪色。
2014年,已經在25個國家擁有門市的無印良品,
以初期的廣告概念為基本,增加了新的訊息,並向世界傳遞。
視覺呈現的拍攝地點,過去以世界各地為舞台,這次則選在北歐的冰島。
位於歐亞大陸邊陲,相對於歐洲、亞洲的中心文化圈有一段距離的北歐,
有著如同日本一般,將「簡單‧簡潔」視為美德的文化。
與流行尖端的城市-倫敦或巴黎相比,
這裡有的,是不那麼銳利的洗鍊和舒適,
北歐富足的生活,與無印良品提案的「好感生活」有著共同的意識。
為了讓各年齡層的女性,
都能穿著以高品質的天然素材製成,
穿著感舒適的基本服裝,
無印良品今後也將持續開發衣服、生活、食品,
所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商品,
向不同年齡和文化背景的各位提案合理的「好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