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ct Life 清新生活的訣竅

MUJI 無印良品

無丟棄生活

佐久間 裕美子作者

居住於美國、追求紐約及波特蘭流行的新型生活模式的《時尚的生活革命》作者‧佐久間裕美子女士。與消費社會保持距離、在值得信賴的產品製造業中發現製造商與顧客之間全新關係的佐久間女士,我們向她請教了何謂「無丟棄生活」。

5年前,一場大雪使紐約街頭的垃圾收集系統癱瘓數日時,看到自己所居住的只有8戶人家的小公寓前,垃圾堆積如山,當時不禁口瞪目呆。居住在城市裡的現代人,過著不斷大量產生出垃圾的生活。那些為數不少的垃圾,既無法返回土壤中,也不會被循環利用,只能作為垃圾進行處理。

從那時起,我的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減少垃圾」的課題。要想減少需要處理的垃圾,就必須逐個思考自己所購買、所持有之物品的存在意義。在商店內,對於拿在手中的物品會較以往進行更深刻的思考,例如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能否發揮所需功能、是否不易損壞、損壞時能否修復、設計上能否長久保持新鮮感、該企業或品牌是否值得信賴、未來生活中能否始終珍惜。

在2008年發生的令全球陷入恐慌、史無前例的經濟蕭條後,我開始對以往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做法產生疑問。此時,在布魯克林及波特蘭遇到了一群人,他們倡導「更細心、多動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這種嶄新的製造形態、表現手法。我在2014年將其匯整為《時尚的生活革命》這本書。以此為契機,也了解到在歐洲及日本同樣也有製造過程中,擁有相似價值觀和課題意識的製造者。

這些製造者所抱持的共同課題意識是,「在這個物品泛濫的時代,製造與銷售的意義」。例如,布魯克林的「MARLOW GOODS」,他們將以前被丟棄的食肉用動物皮,耗費時間及勞力進行鞣皮加工,重新製成商品;而最近誕生的「Fuetafuosu」則與被稱為南半球最貧窮的國家-海地的手工藝者,共同打造出手工包及手工拼布商品。

還有一些人始終抱持著「有效利用既有紡織品或舊物」的意識。紐約的「ABASI ROSBOROUGH」乍看之下是個頗具未來主義風格的服裝品牌,但採用的材料卻都是滯銷的紡織品。 以布魯克林為據點、日本設計師所創立的「Tonesu」則以改造舊衣為理念。

另外也有摸索如何與傳統工藝及昔日製法相互融合的製造者。曾經前往拜訪沖繩的「木工Tokeshi」工房,渡慶次夫妻於輪島學習過漆器技術,他們一邊分析如何以自己的風格製作適合故鄉氣候的漆器,一邊思考吸引顧客前來沖繩的方式。東京的運動服飾品牌「Loopwheeler」,據說是為了拯救逐漸消失的傳統吊織機而創立。

對於生產、製造現場的工作人員們,針對「這個時代的商品製作」進行問題觀念及表現方法的採訪過程中,逐漸對於自己單憑可愛、想要的購物行為而感到抱歉。但相反地,對於是怎麼樣的人、以什麼樣的想法、在什麼樣的生產背景下、採用了哪些材料進行設計及生產、如何決定價格等,了解這些問題後,面對讓我們心動的物品將會倍加珍惜。

珍惜所擁有的物品、必要時進行修復後再使用,這是在經歷過大量消費、拋棄式用品的時代後方可理解的觀念。但這並非是一種全新的觀念。仔細想想,早在爺爺奶奶的時代,他們應該就是與經營商店的人們一邊交流一邊購買手工製作的商品,一邊修補一邊珍惜地使用。

2011年辭世的環境保護活動家、同時也是諾貝爾獲獎者-旺加里.瑪塔伊(Wangari Maathai)女士,曾為了將無法翻譯為多國語言的「MOTTAINAI」所謂的不浪費的觀念,拓展至全世界而努力著。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導致了極大的環境負荷,資源有限這個問題已長期地被討論著,而只有「終究一天會枯竭」這樣一句話的話,想實際抑制奢侈的現代人消費,力量可能還遠遠不足。因此,製造者的目標應該是提供讓顧客長久喜愛、並具有高度功能性的商品、修復後依然可以長期使用的商品、無法丟棄的商品,而顧客可以做的是釐清是否真正需要、能否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