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睡眠,就要開始。

MUJI 無印良品

睡眠是一種本能? 亦或是一種文化?

我們邀請了靈長類動物研究專家-座馬耕一郎先生,以及任職於東南西北設計研究所並擔任「睡眠展─入眠文化誌」(以下簡稱:睡眠展)企劃與設計工作的石川新一先生,以及作為企劃並共同協辦的鍛治惠女士。本次討論將從「血緣上與人類最為相近的動物」黑猩猩的睡眠,以及在「睡眠展」所接觸到的多樣化睡眠等視角出發,重新探究對於靈長類的我們來說,什麼才是舒適的睡眠。

座馬耕一郎

座马耕一郎

京都大學非洲地域研究資料中心研究員。1972年出生於岐阜縣。專業為人類學、靈長類學。現在的研究課題為野生黑猩猩的睡眠及其夜間活動。主要著作有《黑猩猩365天都在搭建床鋪̶睡眠的人類進化論̶》(白楊新書出版社)等。

石川新一

石川新一

東南西北設計研究所設計師。1969年出生於大阪府。離開GK京都公司以後,設立了東南西北設計研究所。現在擔任京都造型藝術大學兼職講師、大阪工業大學兼職講師。2014年榮獲SDA大獎(INAX實況博物館 世界瓷磚主題博物館)。

鍛治 恵

锻治惠

1989年進入LOFTY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隸屬於快眠STUDIO,專門睡眠文化的調查研究業務。隨著公司成立睡眠文化研究所的同時,調任至研究所。2009年從LOFTY公司退職後,獨立企劃了睡眠文化的研究。2010年負責主持NPO睡眠文化研究會事務局。主要的共同著書有《日本睡衣的歷史》(吉田集而編《睡衣的文化誌》冬青社),《睡眠的時間與睡眠空間》(高田公理、堀忠雄、重田真義編《睡眠文化學習入門》世界思想社)。以睡眠改善講師身分的著作有《好眠。》(新潮社)。

黑猩猩在相當於6層樓高的地方為自己搭建床鋪。因為每天都忙著搭建床鋪,總計一隻50歲的黑猩猩所建造的床鋪將達到16000個之多。

2016年春天,日本無印良品在位於京都的兩家店鋪內展開以「睡眠」為主題的陳列。當時恰巧在京都市內的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內也同時舉辦了「睡眠展」。座馬先生、石川先生以及鍛治女士(任職於NPO睡眠文化研究會),正是這場「睡眠展」的執行委員會成員。這場「睡眠展」顛覆了過去一向採用理工科知識體系來解釋「睡眠」的傳統做法,結合包括文化人類學、社會學、靈長類學等學科知識在內的多種理論來重新解構睡眠,使人們從過去的固有概念中解放並重新認識「睡眠」,引起了熱烈迴響(目前展期已結束)。這次邀請到三位專家來對談,透過他們對睡眠領域的各種研究角度,來探討睡眠究竟為何。

座馬先生,您一直致力於研究野生黑猩猩的睡眠。野生黑猩猩似乎有些特別不同的睡眠方式,對吧?

座馬野生黑猩猩365天都在樹枝上搭建自己的新床鋪睡覺。牠們折彎數十根的樹枝,搭建一個直徑長為90公分、短為70公分的橢圓形床鋪框架,然後在上面覆蓋著有彈性的小樹枝和樹葉等。床鋪的中間略為下沉,而四周則相對稍微隆起,形成一張形狀像淺底小碟子般的床鋪。想當然會是張單人床。搭建的地點在樹上。低的部分距離地面大約5公尺左右,高的部分與地面的距離甚至會超過20公尺。若是換算成建築物的樓層,大約是在2樓到6樓之間的高度吧!

這麼高的地方啊!座馬先生有在上面嘗試睡過嗎?

座馬黑猩猩搭建的床鋪真的非常舒適。我敢說那是目前睡過的床鋪中,最為舒服好睡的了(笑)。很難用語言來具體描述,就是堅固牢靠又具有柔軟臥感的床鋪。因為是用新鮮的樹枝製作,所以非常柔軟,床鋪上還鋪滿蓬鬆的樹葉,睡起來非常舒服。
床鋪中間有個下凹的地方,躺入其中則有種被包圍環繞的安全感,並有著像搖籃般地與睡姿相互搭配的微微搖晃感,和身體步調和諧一致,讓你能安心地入眠。除了黑猩猩之外,大猩猩以及紅猩猩等大型類人猿也會建造自己的床鋪,但是剩下的猴子,比如日本猿猴就不會這項技能了。

由此看來,能建造出這種高實用性的床鋪,果然是具備較高智商的大型類人猿才能辦得到。

座馬其實有種假設與這樣的想法剛好相反,簡單來說是「因為能睡得好,所以智力才得以不斷進化」。快速動眼期睡眠和非快速動眼期睡眠之間的平衡,對智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在快速動眼期睡眠中,身體的筋肉肯定是處於一種放鬆懶散的狀態之下。坐在樹幹上睡覺的其他類別的猿猴們,牠們的肌肉無法得到徹底地放鬆休憩,然而像黑猩猩這類的大型類人猿,則可以在敵人難以侵略的樹枝高處,搭建出卓越舒適的床鋪,並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一般認為,睡眠方式的差異,造就了大型類人猿在快速動眼期和非快速動眼期方面,皆取得了良好的睡眠平衡,因此智力也相對地進化提升。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睡眠促進了黑猩猩的進化,對吧?

石川我覺得人類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外山滋比古先生撰寫的《思考的整理學》著作中,有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他使用了一個詞彙叫「早餐前」。我認為他是想傳達:從眼睛睜開甦醒到吃早餐的這段時間裡,人的頭腦異常清醒,做什麼事情都能手到擒來之意。最近,我發現在我週遭有些活躍於第一線的人們,他們對於「午睡」這件事漸漸抱持著接納認可的態度。

日本猿猴不會建造床鋪,牠們通常是席地而眠,或直接睡在樹枝上。
正在午睡的黑猩猩。牠們抓著樹枝睡覺的姿態,宛如電車裡手抓吊環隨之搖晃的上班族。

而且,我感覺他們一直以來都有睡午覺的習慣,只不過他們沒有公開宣傳罷了。或許他們都自然地明白午睡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記得在這本書裡還有寫到,人在三中(沉思中、散步中、泡澡中)和三上(馬桶上、馬上、枕頭上)的狀態裡很容易獲得創意靈感,我有時候也在思考,睡眠和腦部的發達與進化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聯呢?

鍛治我相信睡眠與大腦能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且黑猩猩們也的確有午睡的習慣。

座馬牠們有時候會特別做一張床供自己午睡,有時則像抓著電車吊環般地抓著樹枝睡覺。那個模樣簡直跟搭電車通勤的上班族一模一樣(笑)。

石川在眾多的研究者之中,有很多是在窮途末路時,越能不受拘束入眠的強者呢!

鍛治如果能適當入眠的話,午睡能幫助我們提高整日的活動效率。雖然只是15分鐘左右的睡眠,更應該妥善地利用。

鍛治小姐,您在《好眠。》一書中有提到過「睡眠是一件極具生理性的活動,另一方面,睡眠也會因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而受影響」。

鍛治睡眠和社會環境是不能分開來單獨思考的。在當今的日本社會中,仍然鼓吹減少睡眠時間的價值觀,或是對於人們廢寢忘食的工作投入狀態給予高度讚賞。日本在睡眠時間最短的幾個國家裡已進入前三名的行列,睡眠時間的長短差異並不是指整個民族在生理上的差異,而是在價值觀以及社會運行方式等因素影響而生的「文化的差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或者說為了對前人的睡眠進行研究探討時,不僅要以科學的方式了解睡眠的生理構造,還必須將社會學、人類學、以及靈長類學等研究領域的成果,以及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相互參考、解讀,展開跨領域的研究。現在我們對於睡眠研究的見解,是在近代以後的社會背景下研究得來的,而那不過是人類漫長演進史中的短暫時刻。在睡眠文化研究會,我們以血緣關係上與人類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的角度著手研究,可以進一步説明我們深化對人類睡眠進化過程的思考和探究。

石川作為一名設計師,我經常沒日沒夜地加班熬夜,一直工作到有好的創意產生為止。一開始我還擔憂著:自己作為一個「睡眠的劣等生」,居然還擔任起「睡眠展」的展示設計師,想想還真有點心虛(笑)?幸好「睡眠文化研究會」成員之一的重田真義先生(京都大學非洲地域研究資料中心主任)鼓勵我說「沒關係,我們就是希望能有像石川先生這樣的人參與展覽」,聽到這句話我才鬆了一口氣。如同他所說的:「雖然睡眠是基於人類本能的一種行為,但是它也隨著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換句話說,我的睡眠似乎更像是狩獵民族的睡眠方式。獵物沒入袋前不能入眠,獵物一到手後就馬上睡著。這樣也是一種睡眠方式。

鍛治我們運用各式睡眠用品,在「睡眠展」展出了世界上多樣睡眠型態的一部份。

石川睡眠是由一個人出生成長的環境以及文化、社會的薰陶下形塑而成的。單單一枚枕頭,就能傳遞出睡眠型態的多樣化。例如衣索比亞的枕頭是用木頭做的,質地較硬,男性會親手製作出這樣的木枕,這顆枕頭也就包含著某種社會屬性。另一方面,亞洲各國的人們則是使用有助於涼爽入眠的藤編枕頭或陶枕,這肯定是重視枕頭的功能性。而日本從江戶時代到昭和時代以前的女性,都會使用日本的「箱枕」,那是一種附帶小抽屜的枕頭,裡面能裝睡覺時會用到的各種用品,物品收納其中隨身帶走,在旅途中則可以作為枕頭使用。日本人從過去以來一直都很熱衷這樣的設計吧!

座馬說到枕頭,黑猩猩的床上也有枕頭,不光只是用於墊高頭部的枕頭,也可作為足枕或抱枕喔!牠們打造出的橢圓形床鋪的邊緣隆起處,宛如柔軟的枕頭,黑猩猩根據自己的睡姿分別使用這些枕頭。實際上,黑猩猩打造的床鋪真的很優秀,從諸多細節來觀察,越深入探究越能有所啟發。

感覺真的非常舒服。看起來似乎是比我們平常睡的平板床還要舒適呢……

座馬我們人類的平板床和黑猩猩的橢圓床鋪,雖然乍看之下是完全不同的樣貌,但是實際上兩者之間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換句話說,人類的床貌似平坦,但因配有枕頭等物品,所以就像是睡在利用枕頭所建立起的「墊高部位」的床鋪上,更加舒適好入睡。再加上運用抱枕、足枕來入眠,那麼人類的床鋪和黑猩猩的床鋪之間的共通點就更多了。

我想,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黑猩猩,牠們的睡眠和我們人類的「祖先的睡眠」應該是非常接近的。那麼,我們的睡眠和黑猩猩的睡眠方式是不是很相似?

座馬我認為兩者之間是相似的。黑猩猩並不總是千篇一律地建造相同的床鋪,牠們有時候使用幾十根枝條精心完成床鋪,而有時則用約10根樹枝草草搭建完成便入眠。或許是牠們在比較疲勞的時候,只是簡單地搭個床鋪並快速睡覺罷了。然而在牠們花費心思搭建床鋪的日子裡,完成後還會先試躺,然後再起來,並認真地鋪上一枝帶有葉子的小樹枝,這樣不厭其煩地調整床鋪,直到能睡得舒服為止。看到這樣的情景,想到我們人類也是一樣,不只是單純的入眠,而是致力於追求「睡得舒適」。

鍛治不管是人類還是黑猩猩,如何度過白天的時間將會影響著夜晚的睡眠,在這一點上兩者之間似乎有著相似的睡眠機制。

座馬而且,實際上野生黑猩猩的睡眠是相當有彈性的。更不用說牠們每天都在搭建不同的床鋪。每日的睡眠時間也不盡相同。牠們對睡眠欲望的反應是很坦率的,有時可以一覺熟睡到天亮,有時會在半夜醒來花上幾個小時做些什麼後再入睡。我曾經看到一隻黑猩猩怎樣都無法從床上起來,以為牠總算要起床了,結果卻倒頭又睡。我在旁邊一直擔心等待著,結果直到中午前牠都在床上打盹。

鍛治或者是牠前一天走太多路了,又或是吃太多的關係。

原來黑猩猩也會賴床啊。這真令人感到鬆一口氣。

鍛治人類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睡不著就不要勉強自己入眠。越是認真看待睡眠的人心裡越會有種「非睡著不可」的焦慮,這樣反而變得更難入睡。這種時候不如起來整理房間、讀些書,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等待倦意的來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