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難包:
這是我平常用的電腦包,因為平常都會揹,這種背帶有緩衝,質量比較輕的。
2.扇子:
因為是夏天,就抓了一把扇子,可以減緩熱的感覺。
此項與第4點,都提到「就抓了」的動作~意即這些物品不是平常就準備在避難包裡的!必須再次提醒大家,若不於平常就收納好,真正災害來臨時是沒有時間再去思考、選擇及拿取的。食物飲水要定時補充,檢查保存期限。
3.保鮮盒:
去緊急避難場所如果有物資及食物的發放,就有容器可以裝。
4.零食:
避難時身上要有乾糧,所以就抓了一包可以馬上吃。
5.小毛巾:
盥洗用的小毛巾,需要擦拭可以使用。
6.MUJI手電筒:
除了可以當手電筒照明以外,這款還有一個功用是可以立在桌上,變成一個立燈,不用拿在手上就可以空間照亮。
7.塑膠袋:
大約三斤容量,這個東西我個人是覺得帶著有備無患,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彈性很大的容器,不管要裝東西、當手套或是當作隔絕的東西都可以使用的到。
8.眼鏡+眼鏡盒:
如果沒有眼鏡會沒辦法移動會看不清楚東西。
會把度數較不夠的舊眼鏡當作備用眼鏡放在包包,也會放數組拋棄式隱形眼鏡,備而不用
9.手機:
一定要帶手機,不管是查資訊、聯繫,手機很重要的。
10.隨身衣物:
我準備差不多2-3天的衣物可以更換,這邊是兩件短袖兩件短褲跟簡單的貼身衣物。
災害發生的時間不一定。也許是夏天或冬天,也可能是白天或夜晚,即使是夏天的夜晚都可能冷到發抖,因此適當的保暖物品是必須的。雖然你的情境想像是設定夏天,但避難所也可能冷氣太強,因此建議多準備一條大圍巾(或是鋁箔毯),可當三角巾或保暖巾,用途多多。
11.行動電源充電器:
怕手機沒電一定要帶,但怕沒有充電的地方,如果有手搖式充電器是最好的。
12.手機充電線:
手機要充行動電源一定要記得帶線。
13.面紙:
一定要帶,上廁所、流鼻水都會用到。
14.旅行用牙刷、牙膏、牙杯:
牙杯是矽膠的很有彈性、可以收很小、牙刷可對折,這些都可以很省空間。
15.旅行沐浴組:
雖然不確定能不能洗澡,但有機會可以洗的話就用得到。
16.保溫杯&水:
我覺得沒有吃東西可能還好,但一定要帶水,所以我帶了一個容量稍微大一點的保溫杯。
17.野餐墊:
如果來到避難場所,需要在這裡休息或過夜的話,野餐墊可以幫助你有一塊乾淨的地方可以休息。
18.鋁箔紙/保鮮膜:
食物放入容器時,如果沒有辦法取得水源時,用鋁箔紙或是保鮮膜鋪在保鮮盒裡面,當你使用完畢沒辦法清洗,就可以直接撕掉,容器就能維持乾淨的狀態。
19.安全帽、頭盔:
體積太大,如果有可以壓扁的就會準備。
避難行進間使用,怕有掉落物。但若手邊沒有帽子,以雜誌捲曲或衣物包包暫時遮檔也是可以的。
20.濕紙巾:
因為是夏天所以可以放一下,有這個品項會蠻方便的。
21.急救用品套裝:
如果有人受傷的話應該會用得到。
22.常備藥:
我有一罐每天一定要點的慢簽。
醫生開立的處方簽紙本可以收放備用,若罐子不見時方便跟醫生說明。
23.聯絡備忘錄:
萬一有人不知道我是誰,想聯絡我身邊的人好像可以用到,用手機或一張小紙條好像就可以聯繫,也不佔空間。
每個避難包都可放一份「 Check List 」或「 家庭防災卡
」,上面除了註記物品的更換期限,也能填上緊急聯絡人資訊,和與家人約定集合的地點。
24.哨子:
萬一有危險叫不出來可以用的到。
25.多功能刀具:
這個放包包不佔空間所以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