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閱讀的習慣

書店從業員Samuel:從文字體會生活

閱讀是前人經驗和生活靈感的累積。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作者的分享中學習各種知識。從事書籍行業近15年的Samuel,將與我們分享對閱讀的體會和心得。

以閱讀累積知識和生活經驗

「閱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我們建構知識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由認識文字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展開了一場「閱讀」的馬拉松,接收和分享所見所聞,把知識和經驗的累積隨着年月一直傳遞下去。

對於我來說,閱讀的概念就是從個人出發,尋找自己喜歡領域的書籍,了解當中的內容及所帶出的一切意義,從而深入認識我們所生活的社區以至全世界。當知識及眼界慢慢擴闊後,我們便有足夠的能量回到原點,把所有的領悟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上,讓知識影響生命,使得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並建立一套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閱讀的習慣與方式因人而異,視乎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及作息方式而定。但萬變不離其中的是,當培養出自己的閱讀習慣後,便會慢慢地使之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稱之為「日常」—這個概念就是無時無刻都有着與閱讀相關的思考,把從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或經驗,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上。不論是「衣」、「食」、「住」或「行」,隨時隨地把讀過的良言佳句或實用技巧運用在每一個生活細節之中。雖然我們不能牢記每一本書的內容,但只要能在某年某月的日常生活中想起當中的話語,這就已經把意義賦予在那一段、那一句的文字上。

啟發思考的「大腦閱讀」

我們一般對於閱讀的概念是由眼睛出發,看過文字後記下內容及當中的意義,再實際運用。但我卻有自己的一套觀念,並稱之為「大腦閱讀」—透過眼睛把書本上的文字看過一遍,由大腦把字詞串連起來,加上個人思考及分析,從而把書本消化成一段段有意義的故事。每個人會因為各自的背景及生活方式而有不同的領悟,就如在不同時間閱讀同一本書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正是閱讀本身給我們最大的樂趣。

近年來,我們常常被問到「電子書普遍化」會否改變讀者的閱讀習慣,但在「透過大腦來閱讀」的前提下,無論是電子書或是傳統的實體書本都能讓讀者去了解當中內容,繼而啟發思考,改變生活模式。這便是我們所追求閱讀與生活的一體化,透過閱讀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讓閱讀持之以恆的方法

在閱讀生活上,不論是書籍愛好者或收藏者,他們都會經歷一連串「與書籍邂逅」的過程,從初次接觸閱讀,到喜歡上閱讀。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曾有放棄閱讀的經歷,原因有很多,例如時間不足或精神欠佳等,但這一切都是取決於對書籍內容的熱衷度。一般讀者都是因為對書籍的題材感興趣而開始閱讀,但其中可能會有部分章節相對較沉悶,漸漸便會對閱讀失去興趣。因此,我建議在開始閱讀一本書籍時先選擇較有興趣的章節來閱讀,當興趣提升時才重頭開始,以尋根究底的思維把文字讀到心裡,再以自身的經歷加以分析,最後把閱讀的內容實踐,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歷久常新。

從讀書時代開始,我已喜歡使用無印良品的「索引貼」把一個又一個的「重點」標示起來,久而久之,不論在日後職場或漫長的人生旅途上,都能有着找出「重點」的概念,這樣對於我的工作或生活有着重要且正面的影響。對於喜歡閱讀的我,把書本的重點內容記下來,日後再次翻閱索引貼上的重點時,亦有一番體會。

在眾多類型的書架之中,我的首選是無印良品的橡木層架。除了基本的層架組合外,還可以配合家居環境和用途組裝出不同尺寸與層數,在收納與美觀中取得平衡。我喜愛把書籍與其他心愛的物品一起井然有序地展示在層架上,讓書籍成為家居陳列的一部分。除了日常收納外,我還會不定期更換層架上的陳設,轉換一下心情,為自己打一打氣。

Samuel Tang

離開校園之後再次與文字邂逅,從事書籍行業接近十五年,透過書本去認識世界,繼而用雙腳一步一步地探索,親身實踐及感受,最後回到原點—「閱讀,這樣就好。」